中化新網訊
記者3月18日從四川天人化學工程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牽頭開發的典型工業廢氣資源利用關鍵技術成果獲得2021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領銜的項目成果評價專家組認為,該成果創新了工業廢氣資源化利用技術,為冶金、化工行業清潔生產提供技術支撐。該技術可綜合回收含碳工業廢氣中氫氣、一氧化碳、氮氣等有效組分,大幅減少有毒有害氣體及碳排放量。其含碳工業廢氣多組分聯合深度凈化達到10ppb級,凈化反應溫度比傳統工藝降低100℃,技術經濟指標先進。廢氣凈化后氨醇聯產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相關標準。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該技術由天人化工子公司四川天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昆明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針對含碳工業廢氣組分復雜、雜質凈化困難等問題,項目團隊歷經15年科研攻關,攻克了典型含碳工業廢氣燃燒前捕集與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難題,突破了含一氧化碳工業廢氣資源化利用技術瓶頸。
據天人能源公司董事長楊皓介紹,典型含碳工業廢氣尾氣組分復雜,可資源化組分多,但組分變化幅度大,資源化利用難度高。其中化工行業每年排放量達到數千億標準立方米,除焦爐氣外大多數都是一燒了之,資源化利用率低。如果含碳工業廢氣的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每年可節約標準煤數千萬噸、減排二氧化碳數千萬噸。
針對上述問題,項目首創了典型含碳工業廢氣燃燒前硫、磷、砷、氰共軛催化脫除技術,開發了錳鉬改性催化劑用于脫氧、脫磷、脫砷、脫硫工藝,實現了有機硫氫解水解協同脫除。針對高濃度一氧化碳工業廢氣變換制氫、甲醇合成、氨合成反應劇烈難控、原料氣利用率低、局部溫度過高導致催化劑易失活等問題,項目團隊研發了一氧化碳徑向床等溫變換、短流程變換、低壓等溫甲醇合成等成套技術及裝備。
針對單一工業廢氣資源化利用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項目團隊還開發了多種工業廢氣全組分共軛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通過組分適配替代額外工業氣體組分添加,實現多種含碳工業廢氣共軛資源化。
該成果已用于電石、炭黑、冶金及焦化等行業,基本實現高爐氣、礦熱爐氣、電石爐、黃磷尾氣等廢氣中的化工產品利用;累計處理尾氣160億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3000萬噸以上,提升了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實現了多行業煙氣源頭減量。該技術裝備已在20余家企業產業化推廣,技術重現性好,項目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
4月13日,北京化工研究院“CM催化劑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復合醇鎂載體及系列高性能聚丙烯催化劑開發”兩項技術通過了中國石化集團科技部鑒定。
近日,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的河津市華源燃氣有限公司5萬標準立方米/時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及合成氨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產出液化天然氣(LNG)及液氨產品,各項工藝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
湖北省財政廳近日發布《關于2022年中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專精特新企業獎補)具體支持項目的通知》,湖北固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022年中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03萬元,用于支持重點專精特新...